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考察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3 来源:https://www.boshuolunwen123.com 作者:佚名
TAGS标签:研究生论文 免费论文 论文下载 写作辅导 论文写作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 论文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考察分析—以2014和2015局毕业论文为例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递增,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地位的提高,将为汉语学习热潮提供充足的动力。据统计,截至到2014年3月,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孔子学院。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球汉语学习人数达到2亿人,而汉语教师输出缺口为500万人,目前每年输出不足1万人。与国外的汉语热潮相对应的是国内汉教硕士就业难问题的加剧,在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公布为最难就业的十大专业之。除了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在国内就业机会少,就业面窄以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们自身素质不够,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1年,迄今为止培养了超过数百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每年每届毕业生中学院通过导师推荐,匿名送审的形式,选出8篇优秀论文。这些优秀论文是以什么标准突出重围成为优秀论文?学院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的论文合格标准是什么?优秀论文与普通论文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学位论文作为汉语硕士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考察指标,关系到汉语硕士生的毕业问题,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同时虽然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实践应用性质的专业,但是作为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相应的学术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位论文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对硕士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标准,对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完善民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民大特色的" I +2+X”的汉硕培养模式。在此模式培养下的学位论文撰写者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都将反映到最后的学位论文的撰写中,因此对于学位论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民大特色培养模式。同时,对于民大模式在培养方案,运作模式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可通过对学位论文的研究而有所反映。因此对于民大汉教硕士学位论文的考察分析可以对民大汉硕特色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促进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二、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术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了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国际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业①。汉教专业硕士虽然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作为综合性,国际性人才,汉教硕士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汪国胜(2011)在《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相关问题的反思》中也提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定位不应该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高层次的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人才,使学生成为“知”“能”兼备,能“教”能“研”的行家②。学位论文是撰写者学术能力最直接的反映,通过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撰写者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也可以看出撰写者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提高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提高汉教专业硕士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既是学校对学生培养成果的反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毕业。因此对学位论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性,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第三节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以质性研究为主。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文献,对参考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解当前研究动态,丰富理论知识,构建研究框架。
2.案例分析法:对16篇优秀论文和非优秀论文进行个案分析,通过选题范围,研究方法,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对优秀论文和非优秀论文个案的特点做出细致的评价和归纳。
3.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4届和15届166篇论文的宏观分析对具体16篇优秀论文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两届论文的国别特点,选题特点,写作形式特点等。并能对优秀论文各方面的特点做出规律性的考察和总结。
第四节 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培养及论文写作的研究,目前己有一些,这些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培养情况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热点专业,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是指培养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李泉(201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和实施重点探索》中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加强汉语和中华文化知识的教学,强调外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①。
朱志平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能力的培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2014)认为能力的培养是应当放在二语教师师资培养的首位。要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9个能力培养目标,目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使之具有可持续性。现有培养模式的三个环节需要重新整合,培养课程要围绕海外实习分三类开设并分三阶段设置,以兼顾全局;学位论文撰写及相关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海外指导和后实习课程来落实②。
丁安琪(2009)在《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中通过对总体方案的分析和实际高校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总体方案基本符合汉语国际教师标准,但是存在课时浪费,实践性缺乏等问题,提出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知识体系和研究生知识体系融合贯通,改变部分公共课教学内容,使其更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课程实践性等建议。
朱永生也在《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习的几点设想》(2007)中提出在兼顾课程理论性的同时,加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应用性。
这些学者们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汉教硕士能力培养,课程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培养问题,但是对于学位论文的介绍却非常少。
叶军,朱康《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思考》(2013),通过对学位论文的选题,目的,类型,对学位论文的指导,论文评价和要求等五个方面构建学位论文写作和评价的基本框架。
朱志平,马思宇(2011)在《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践型论文的建议》中基于对29篇硕士论文写作中,如学制学年的影响,实习因素,教师指导方面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诸如论文题目过大、缺乏规范性、介绍性的内容偏多等问题。在参考文献方面,这些论文也呈现出中文文献居多,英文文献和网络文学偏少的总体特点。对学位论文的写作框架提出了四点建议①。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研究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论文标准
《汉语国际教育硕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7):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要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2.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问论文标准》评价问题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生指导性方案》(2007)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学位论文作了统领性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要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一些学者对此做了细致研究。如:
马燕华在《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2010)中在具体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己通过答辩的全国首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为主要参照标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点,认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以教育学科的理论性,课程设计的完整性,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以及教学规律的实证性为原则提出了9条具体评价标准,同时在论文撰写流程等方面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①。
丁安琪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思考》(2011)中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对学位论文评价描述不够清晰的问题,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并据此初步构建了学位论文评价体系②。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方向的研究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专业硕士,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选题要符合实践性和易操作性,同时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往往受到个人实习方向,实习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问论文选题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硕士生更好完成自己的学业论文写作,同时对于汉教硕士生的实习就业等相关问题也有一定知道性意义。部分学者对此也做了细致研究。如:
开海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2015)中以国内24所高校推荐的%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优秀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和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特征,文化与交际和汉语教师素质五大模块。其中汉语作为第二页习得数量最多。关于汉语本体知识研究最少。论文选题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上都很强,但是存在研究领域较为单一,视域不够开阔,选题主要集中于汉语教学和二语习得领域,关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等问题。因此她也提出学校要加强教学,实习和论文写作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研究
论文写作的工具是研究方法,由此可知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密切关系论文的质量和信度。对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的研究至关重要。
刘弘,张嘉园在《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情况的考察》(2013)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到2009年,一共359篇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些学位论文具有实证研究数量占优势,普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来获取数据等特点,但其中典型的质化研究数量较少,且量化研究手段比较简单。此外,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章节的撰写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最后对加强研究方法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②。
原文地址:https://www.boshuolunwen123.com/shuoshi_lunwen/jyss_lunwen/37521.html,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您可能在寻找关于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范文,您可以到硕士论文频道查找。